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關於婚姻:你不用預設結局,但你不能毫無準備

離婚都是怎麼開始的呢?答案是「不知不覺」。 這不是危言聳聽,仔細瞧瞧身邊的親朋好友,不論是正在關係中,或者已經分手或離婚,那些當事者所以為讓關係走向破局的原因,都是事實而正確?或者都是事後諸葛,從結局來推論原因,從蛛絲馬跡中尋求解釋。 沒有完美無瑕的關係,也沒有毫無嫌隙,對彼此都滿意到不行的伴侶。差別只在於,關係裡的問題或多或少,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或重或輕,以及每一個人對於這段關係的「承諾與重視」。 1. 隔壁陳先生常被太太河東獅吼,管錢、管交友、管行蹤、管得非常兇,而我每個月的薪水固定繳入國庫,交友單純,沒有不良嗜好,老婆有什麼好抱怨的呢?老婆積怨已深、內心不滿想要離婚,這事再怎樣也輪不到我吧? 2. 大學同學小美的老公不時跟辦公室同事眉來眼去,還跟公司健身中心的飛輪教練有曖昧,我家老公平素正經八百,身處科技產業研發部門,身邊全都是雄性動物,下班就去 World GYM 跑個 5K 加重訓,晚上九點以前就回家,論劈腿要外遇應該也不會是我家這一位吧? 以上兩則故事,就是你家隔壁或是我家樓上最尋常可見的婚姻關係。然而若有機會,聽到另一方的心聲 ,通常都會大吃一驚!那就是案例 1 的太太覺得先生古板無趣,生活乏善可陳,平淡有如白開水,跟他生活的每一天就像按表操課,從今天開始就能推算往後二十年都是日復一日,不若業務林先生幽默風趣,體貼又知心。而案例 2 的老公,則算是中年危機,臨老入花叢的青年版,以前安穩妥當是因為沒有機會,然而隨著公司地位提升,收入節節高升,投懷送抱、主動示好的對象開始多了,加上面對異性誘惑的實戰經驗不足,把持不住只是早晚問題。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?難道結婚後的每一天都要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? 在關係中保持危機意識 在關係中你對我好,我對你好,是很美好的互動,然而這都是「當下」,無法保證永遠。然而人多半是疏於改變、慣性強烈,總以為今天是明天,現在即永遠。有時一個口角,有時意見相左,看來微乎其微,卻有可能是伏筆和預警。但也無須過度小心翼翼,享受當下對彼此的疼惜與善意,用危機意識留心與檢視自己對待伴侶的一言一行,即使再親密都要尊重與客氣,「熟稔易生侮慢」不只是一句英文諺語。 身處幸福仍有適度準備 ...

學會「停損」是保護自己的底限,更是重啟人生的開始

這陣子除了忙工作、進修學習、聽講座,此外的時間就是跟學生時期的朋友相聚。時光荏然,橫跨了十年的光陰,看似驚人的數字,卻沒有在彼此的外貌下,刻劃出明顯的歲月痕跡,只是對談的語氣中,每個人有各自的故事,有些劇情相似,只是扮演了對立的角色,聊起來多了不少的感慨與悵然。 有人成為別人感情世界裡的第三者,也有人的婚姻在第三者的參與下宣告破局而收場。不同的角色,不同的心情及曲折。前者的痛苦是無法明講的苦澀、懊悔、自責持續在心裡翻騰,用放逐來逃避、麻痺及懲罰自己,然而自己的人生也彷彿停格靜止。而我則是在結束婚姻的轉折下,再次回到了單身的旅程,一邊修復一邊前進,開闢下一個風景。 「妳不恨他啊?」朋友咬牙切齒地問我。 「不會耶!」我表情平靜地喝了一口最愛的焦糖海鹽拿鐵。 「怎麼可能?」朋友仍是不可置信地問道。 「哈哈…我是不恨他!但我的憤怒可是沒在少的啊……」語氣詼諧,但也是實話。 學習設下停損點,來自於你夠不夠「認識自己」 「 打你一巴掌比較氣,還是打你十巴掌,你比較生氣? 」 朋友們多半覺得意外,但我想引用的是停損的概念。時間、感情、金錢、體力、付出的任何一切都是人生的成本。一段感情或者是婚姻破局,無論導火線為何,接下來的過程兩個人都不好受。只要做不到盡釋前嫌,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只是自欺欺人,心底的疙瘩及陰影永遠存在。 你願不願意,還有敢不敢去認識,自己內心跨越不去的那道崁,到底是出於愛?還是出於面子、恐懼、不安…抑或是選擇離開以後,所必須承擔的包袱及社會壓力? 如果你願意面對自己,願意揭開自己抗拒及逃避的內心,不只是表面上那說來動人又冠冕堂皇的「愛」,而是深入認識到自己的所有不安及焦慮,你才能做出更忠於自己的選擇及取捨。 正因為選擇及取捨,才能在「 早期 」停損。很多人就是這樣鴕鳥心態、壓抑、隱忍、自欺欺人、糊里糊塗、含恨莫明地過完了一生,兩個人成為難離的怨偶,不是關係冷漠疏離,就是看到對方厭惡、反感偏偏又無可奈何,下班後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在外遊蕩,不斷拖延回家的時間。這個家,早已不是自己的家。這樣的伴侶關係,你的身邊絕對不會少見! 越晚停損,被消耗掉的成本越多,而所謂的越不甘心、越不放手正是來自於此。 用感...

35歲單身女生該懂的兩件事

你身邊也有這樣的女生嗎?年齡 35 歲上下、單身、工作能力良好、經濟收入穩定、生活自給自足,三不五時跟著姊妹淘,或者自己一個人說走就走的國外自助旅行,足跡遍布世界各地,巴黎、柏林、挪威、瑞典、荷蘭、比利時、匈牙利,或者鏡頭轉到南半球的澳洲,都有她們的身影。 只是和她聊天時,最關心的話題多半就是感情,身邊少了一個人。也許她只是想有人作伴取暖,又或者期盼結婚,能夠嫁出去,但無論好友如她,或者單身女生就是妳,更該懂得以下兩件事。 愛情是錦上添花,不是雪中送炭 人生走到這時候的妳,應該或多或少也清楚自己的生存能力、可用資源及目前資本。妳能夠獨立生活並且妥善照料自己,每周維持規律運動:瑜珈、彼拉提斯、飛輪、路跑、跳繩、重訓或者其他,年休用來旅行,近一點去亞洲,遠一點就去歐洲。 周休和好友相聚,或者是一個人也可以的電影、展覽、音樂劇…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藝文活動,或繼續在職進修,甚至跨領域學習。妳把生活過得多采多姿,只是偶爾覺得孤單,偶爾想要有人傾訴或依賴,希望漂泊的心有個地方靠岸。 但是妳也該了解,人生的變數何其多,自己才是最能依靠。因為自主權、掌控權就在妳手裡。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難題,無論是職場工作、人際關係、健康問題,或是原生家庭的陳年糾葛,解不開理還亂的愛恨情仇。 這些情形不會因為一個男人的出現或是步入禮堂就迎刃而解,接著天下太平。愛情於妳是「錦上添花」,是給一直努力工作、用心經營生活的妳的額外加分,不是工作苦悶、生活無趣或缺乏目標的終極解答。 尋找攜手披荊斬棘的戰士,不是騎著紙馬的王子 兩個人很好,一個人也愜意。兩個人能夠很好的「前提」,在於對方是好隊友,不是豬隊友。有了他,妳的人生更加分,而他有了妳也是,這是一種公平。沒有誰應該無條件付出,而另外一個人只要被動接受照顧。 世界上沒有王子,只有和妳攜手並肩,一起披荊斬棘的戰士。人生充滿太多挑戰及崎嶇,傳統的陋習、不公平的制度、無可避免的變動趨勢,妳要尋找的,是能夠陪妳對抗風雨的戰士,不是童話故事才有,現實生活不存在的王子。因為王子多半短命,才不會在過了有效期限,經不起慾望的考驗,露出人性的馬腳。 ...

當你只能勇敢,你就什麼都會了!旅行教會我的其中一件事

回想人生中必須勇敢,不外乎都是必須「一夫當關」的時刻。 2008 年的三軒茶屋 還記得多年前去日本旅行,雖然學過日語,基本溝通例如點餐、問路沒有問題,然而求助型會話就有莫大障礙了。當時的男友途中染上感冒,想當然爾,自行買了日本旅行必買的消炎止痛藥 EVE ,沒想到卻引發了嚴重藥物過敏。 看著眼睛四周瞬間紅腫如核桃、視線模糊的他,當下焦急慌亂又心疼的我,一個人抓了手機、錢包和飯店房卡,立刻奔去最近的藥局,日語為主,比手畫腳為輔,先是對藥師描述服用 EVE 後的症狀表現,接著詢問該如何緩解藥物過敏的症狀,不料無法積極處理,只能被動多喝水及多休息,讓過敏症狀慢慢消退。 等到危機解除恢復冷靜以後才發現,光是開口說英文都會頭皮發麻,更遑論要說的是日文!當下竟能勇敢說出口,而且是將它用在全然陌生的情境及主題:求救的溝通及表達。回想起來真是不可思議,浪漫的說法是愛情的力量真偉大,現在來看,或許是很怕男友客死異鄉吧! 由此學到了「藥物過敏」這堂課。往後若朋友有消炎止痛需求,可能服用到 EVE 時,我都會立刻詢問朋友有沒有 Ibuprofen 過敏 的體質,以免消炎止痛不成,嚴重過敏反應上身,徒增風險。 2016 年的銀座 漫步 現在開始的一個人旅行,最棘手的,就是方向感的問題。一向方向感極差的我,一迷路就焦慮,一焦慮就腦袋當機,一當機就迷路更徹底,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。 以前有現成的人體 GPS ,現在開始 Google Map 就是可靠的好伴侶。自助旅行最苦惱交通路線及各類轉乘方式,尤其東京出名的複雜交通系統與電車路線, JR 、 Metro 地鐵、都營地下鐵、各家私鐵著實分不清,還有各類票卷價格及適用方式。 然而去年第一次獨自東京漫遊,以銀座為中心,無論是上課練習、觀賞戲劇、參拜神社、逛街覓食、按圖索驥尋訪每一家知名咖啡店,還有近年來造訪東京多次,卻始終不曾去過的地標:東京鐵塔,其中一天的傍晚乘著微風,悠閒散步抵達,總算完成了最後一塊東京拼圖。六天內的所有交通及轉乘經驗,也就搭錯路線一次,其他行程全數過關。 原來,一個人旅行的勇敢,也讓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感。 當你只能勇敢,你就什麼都會了 ...

值得奮不顧身的人,才捨不得妳飛蛾撲火

每個人都會有寂寞孤單的時候,每個人都渴望驀然回首時,有個人在燈下守候,能理解妳的脆弱,能填補妳的空洞,能撫慰妳的焦躁,能體會妳的溫柔。 然而有些時候,讓你心動的對象身邊有著其他女朋友,甚至是有「牽手」。他不是單身,但是他也會寂寞,所以他用地下情的方式,來尋求短暫的花火,作為他平淡生活中的快樂。 也因為,他的寂寞只對妳說,讓妳覺得自己多麼獨一無二,讓妳覺得和他的愛情格外崇高,分外出眾。 只想要地下情的他,對妳的態度只是喜歡,對妳的舉動只是心動;他只是見縫插針,他只是一晌貪歡,需要某些時刻有人作伴。 真正愛妳的人,會尊重妳的需求,會珍視妳的自我,會因為妳而瞻前顧後。因為妳在他的生命藍圖裡,所以他的思考會將此時此刻延展到未來;他的步驟,即使無法完美安排,也會寧慢勿 快。 在慾望面前,每個人都軟弱;在誘惑跟前,每個人都脆弱。尤其是夜闌人靜時候,更容易失守;尤其是孤單徬徨時刻,更容易淪陷,一步一步成魔。妳曾經自豪能用來抵禦的護城河,都在一瞬間乾涸。 愛情太過美好,讓每個人都拔腿向前奔跑,盼望將他緊摟;但是愛情也太過迷幻,直到妳投注青春,費盡全力地趨近一看,才發現那只是空中閣樓,只是虛幻不實的海市蜃樓。 所以空虛寂寞覺得冷時,該怎麼辦呢? 擁有能夠聽妳告解的朋友 朋友不須多,然而知曉妳心,讓妳放心的必須有幾個。她知道妳沒有表面上光鮮亮麗,她瞭解自信自得的妳也會脆弱。當妳想要義無反顧地愛上不該愛的人的時候,她會先試著傾聽,理解妳的矛盾與執著,陪著妳爬梳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,讓妳能一步一步釋放這些激情與熱情,因為她知道,無須攔阻與苛責,她相信只要妳的心安頓下來,自然會跳脫迷亂愛情中的執著,然後做出理性又善良的選擇。 光是愛自己並不夠,「尊重自己」才是解藥 我們總是說著愛自己,然而愛自己,絕對不是順從內心的慾望,隨心所欲地前往,而是那一份願意「尊重自己」的信仰。讓妳能用十年後的眼光,審慎面對現在的愛情對象,讓妳愛的開始到結束都沒有後悔,讓妳愛的每一分、每一秒都沒有委屈求全,這是最珍貴的信仰,這才是對自己真正的愛。 親愛的,總有一天妳會發現 值得奮不顧身的人,才捨不得妳...

被獻祭的女體,女性自覺的啟示

最近娛樂版沸沸揚揚的新聞之一,就是女藝人居家照外流的事件了。 這個社會究竟是怎麼了?持續病態卻不曾改善,還是病入膏肓了呢? 明明只是居家服如此平易近人的穿著,仍然可以被報導得如同裸照外流的喧嘩程度。難道炎炎夏日、去海邊玩耍或者只是在家小憩,都還刻意穿著套頭毛衣?就算是裸照,女體就是這個樣貌,何需大驚小怪,或者放大檢視呢? 從頭到尾女生就是無辜的受害者。無論照片是刻意或不慎外流,該被去追究的,是掌鏡者才是。該去探討的,是背後尋常可見的兩性互動方式。甚至,它也無須多加關注,拍照就是稀鬆平常的一件事。然而被媒體持續大幅報導、被剝去一層又一層隱私及尊嚴的,卻是無辜的女性。 她做了什麼呢?她不過是談了一場戀愛罷了。她做了什麼呢?那不過是任何情侶之間都會有的互動及信任罷了。她做了什麼呢?不過是任何一個人在家休息會呈現的模樣罷了。但如今,卻變成擊毀一個女生最尖銳的武器;卻變成任何人都看作好戲,圍觀取笑的對象之一。 這樣的例子已經夠多了。這個社會在科技發展上與時俱進地進步了,但是人性始終不曾改變過,尤其是深埋藏在心中的惡意,還有對女性的不尊重,對女性的貶抑,對女性的打擊,透過各種形式,不論是外顯或內隱。只要點燃星星之火,就足以燎原,成為塗炭女性尊嚴及生命的火種。 無論是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,還是覺得幽默有趣,因此進行各種改編與詮釋。這些形式,對於女性都是刀與刺,都會造成內心更多的血淚交織,還有只能往肚裡吞的羞辱和委屈。 阮玲玉曾說過「人言可畏」四個字,到了 2017 年的今日,仍舊不減其殺傷力。網路霸凌的悲劇,人言可畏的壓力,從不曾停歇過,持續不停地反覆上演。 最悲傷的結局,就是生命的殞落。 最無奈的伏筆,就是還有下一次獻祭,下一份祭品 。 女性到了今時今日,還要這麼委屈,這麼壓抑,這麼隱忍,這麼卑屈嗎? 1.   適度面對,無須自我苛責 在愛的過程裡,只要問心無愧就夠了。一段愛情結束,對於女生而言多半是感傷,甚至是痛苦落寞的。這時候還要面對外界各式各樣的臆測與評斷,例如說妳愛過的對象很糟糕,其...

那些年,那些善良又傻傻的安慰

了解一個人難不難?很難。我是這麼覺得的。 安慰一個人難不難?更難。我打從心底這麼想的。 那麼,要如何「精確」地「安慰」一個在感情或婚姻裡受苦,剛經歷分手、失戀或離婚的人呢? 想必絕對不簡單吧?! 所以我們時常聽到以下,出發點或許善良,實則傻傻的安慰: 還好妳還算年輕。所以,這意指有本錢受傷? 還好他只是外遇。所以,這代表該感到慶幸? 還好妳沒有小孩。所以,這意指不至於太痛? 還好他不是家暴。所以,這代表沒有太慘烈? 還好妳很多人追。所以,聽的人應該說謝謝? 或者 應該是你們距離太遠。所以,是妳的問題。 應該是你們太少交集。所以,是妳的疏忽。 應該是你們沒有小孩。所以,是妳的過失。 應該是你們太常吵架。所以,是妳的驕縱。 應該是你們感情平淡。所以,是妳的責任。 又或者 妳為什麼不原諒他?所以,是妳太殘忍。 妳為什麼不給他機會?所以,是妳太冷血。 妳為什麼不再試一試?所以,是妳的責任。 妳為什麼不幫他想一想?所以,是妳太自私。 這些「還好」,出發點是有善意,其實卻是無知,甚至是焦慮。 這些「應該」,出發點是想釐清,其實卻是天真,甚至是以管窺天,自以為是。 這些「為什麼不」,出發點是破鏡重圓的傳統認知,其實卻是鄉愿,甚至是對受傷的人進一步凌遲。 我們對痛苦的脈絡一無所知,或者是對方的情緒激發了我們潛在焦慮,讓我們招架不來,只想要快點結束話題。 所以急忙地搪塞一句看似安慰的話語,卻可能再次撕裂那早已滿佈傷痕的心。 所以慌亂地丟出一個看似客觀的原因,卻讓受傷的心感到莫名,更加分崩離析。 所以習慣地拋出勸和不勸離的思維,讓渴望被理解的心再次緊閉,只能原地默默哭泣。 承認我們就是一無所知,承認我們面對別人的情緒,無論是她的徬徨、她的不安、她的憤怒、她的恐懼、她的焦慮還是憂鬱,我們就是會先感到慌亂,手足無措,也沒有妥善處理及有效安撫的能力。 別急著做什麼,只要「 陪伴 」與「 傾聽 」。 女人的心思多麼細膩,女人的情緒多麼易感。還有,女人的生命故事中,還有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