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陣子除了忙工作、進修學習、聽講座,此外的時間就是跟學生時期的朋友相聚。時光荏然,橫跨了十年的光陰,看似驚人的數字,卻沒有在彼此的外貌下,刻劃出明顯的歲月痕跡,只是對談的語氣中,每個人有各自的故事,有些劇情相似,只是扮演了對立的角色,聊起來多了不少的感慨與悵然。
有人成為別人感情世界裡的第三者,也有人的婚姻在第三者的參與下宣告破局而收場。不同的角色,不同的心情及曲折。前者的痛苦是無法明講的苦澀、懊悔、自責持續在心裡翻騰,用放逐來逃避、麻痺及懲罰自己,然而自己的人生也彷彿停格靜止。而我則是在結束婚姻的轉折下,再次回到了單身的旅程,一邊修復一邊前進,開闢下一個風景。
「妳不恨他啊?」朋友咬牙切齒地問我。
「不會耶!」我表情平靜地喝了一口最愛的焦糖海鹽拿鐵。
「怎麼可能?」朋友仍是不可置信地問道。
「哈哈…我是不恨他!但我的憤怒可是沒在少的啊……」語氣詼諧,但也是實話。
學習設下停損點,來自於你夠不夠「認識自己」
「打你一巴掌比較氣,還是打你十巴掌,你比較生氣?」
朋友們多半覺得意外,但我想引用的是停損的概念。時間、感情、金錢、體力、付出的任何一切都是人生的成本。一段感情或者是婚姻破局,無論導火線為何,接下來的過程兩個人都不好受。只要做不到盡釋前嫌,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只是自欺欺人,心底的疙瘩及陰影永遠存在。
你願不願意,還有敢不敢去認識,自己內心跨越不去的那道崁,到底是出於愛?還是出於面子、恐懼、不安…抑或是選擇離開以後,所必須承擔的包袱及社會壓力?
如果你願意面對自己,願意揭開自己抗拒及逃避的內心,不只是表面上那說來動人又冠冕堂皇的「愛」,而是深入認識到自己的所有不安及焦慮,你才能做出更忠於自己的選擇及取捨。
正因為選擇及取捨,才能在「早期」停損。很多人就是這樣鴕鳥心態、壓抑、隱忍、自欺欺人、糊里糊塗、含恨莫明地過完了一生,兩個人成為難離的怨偶,不是關係冷漠疏離,就是看到對方厭惡、反感偏偏又無可奈何,下班後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在外遊蕩,不斷拖延回家的時間。這個家,早已不是自己的家。這樣的伴侶關係,你的身邊絕對不會少見!
越晚停損,被消耗掉的成本越多,而所謂的越不甘心、越不放手正是來自於此。
用感性貼近自己,用理性做出取捨
你的情緒絕對不會騙自己,但是你的信念及認知系統會。你會想哭、你會不滿、你會委屈、你會憤怒、你會焦慮……這些感受都是最真實的指標。這些指標是訊號,是提醒,也是改變及選擇的契機。判斷、選擇與取捨都需要理性,你必須要清楚自己的底限、自己的籌碼、資源及能力,還有認清內心真正的目標與期待。
回到我的故事,正因為選擇停損了,所以直到今天,我們還是偶爾會互相關心的朋友。我想,這也是最好的安排了吧!
學會「停損」不只保護自己,更是重啟人生的開始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