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長期抱怨的人,應該讓人人很想逃離,避之惟恐不及吧?我相信多數人都同意。那麼,我們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呢?總是抱怨著相同的人,記恨著相同的事;即使事過境遷,甚至人事已非,抱怨的人事物卻彷彿永遠定格,如同持續發生。
那麼不能抱怨嗎?當然可以。我們不是神,遇到惡劣的人或糟糕的事,每個人都會有想要抒發心聲、排解情緒的需求,而我們可以做的,是減少抱怨的頻率及強度,甚至在述說的過程中,慢慢地能夠用不一樣的觀點解讀,用全新的角度去詮釋讓自己受傷,讓自己不愉快的同一段經歷。
持續抱怨,就會從失之毫釐,變成差之千里
抱怨會讓人的心情獲得暫時緩解,很爽!但若只有抱怨,無助於解決問題,改變困境(如果抱怨後,沒有相應的內省及改變措施)
人際關係裡,沒有永遠的受害者。除非嗷嗷待哺,除非被人囚禁,不然你肯定有一個選項,那就是「離開」。
問題就在於,多數人都不願意面對,還有承擔離開後的未知及風險,即便最低風險,其實就只是鄰居的眼光,或者遠親的關切。為什麼是「最低風險」呢?因為你生命裡真正重要的人,你真正需要重視及傾聽他們意見的人,也會是設身處地為你著想、關心你、希望你能過得好的人。
有些人說出傷人的話,只是不曾經過大腦的好奇;有些人總愛指點說教,說妳這樣不對,你那樣不是,其實是因為他們自己的人生,長期處於笑不出來的狀態(發自內心的輕鬆愉悅,而非表淺的應對及演戲),你的人生剛好讓他們轉移注意力,不用面對他們自己的課題。
在人生的每一段關係裡,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,以及加害者。可能是因為自己太軟弱,也可能是對方太過分,反之亦然。但無論熟因熟果,重點是不讓劣質關係的惡性循環,反覆上演,成為永遠。所以你能做的,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。
不要輕言放棄,每一段關係都可以嘗試修復。但是機會要給幾次?底線的位置在哪裡?這就是我們自己的責任了。機會給了太多,就是縱容;底線一退再退,就是「對自己的不尊重」。
心理工作十多年下來,看到很多人的困頓,但也看見許多人的成長。那些不再抱怨、停止抱怨的人,後來都升級了他們的人生。
那些在親密關係裡受挫的人,後來遇見了能尊重他、珍惜她的下一個長期關係的伴侶,無論未來還要不要進入婚姻。
願意負責,你就會長出相應的能力。
因為你將清楚地看見,整個關係的輪廓,還有你對於人生真正的追求。然後將長出來的能力,轉化成拿回人生主導權,也就是最有力量的行動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