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會問我,離開這段關係真的好嗎?無論是讀者們的私訊,還是親近的朋友當面問我,希望我能提供意見,幫助他們面對感情的迷惘,遇到關係的困頓及苦難時,能夠解惑。
我沒有答案。因為每個人在關係裡的細節都不同。面對的是不同的對象,所處的是不同的環境,擁有的是不同的條件,還有各不相同的包袱。
那就無解了嗎?還是有,也當然有。核心指標就是,「成長,才是送給一個人最好的禮物。」
這裡所指的,是成長的機會。人在什麼時候最有可能成長呢?最有可能停下腳步,決心捨棄因循已久的舊習慣,甚至是有害自己及旁人的行為模式。願意改變自己,也開始改變自己呢?那就是痛苦。而痛苦的來源有許多,其中一種,就是失去。
沒有失去,何來痛苦?
沒有教訓,何來警惕和領悟?
因為酗酒而自毀人生,連帶牽連及影響家人的案例,信手捻來就有好幾則。遑論工作案例,光是朋友跟我傾訴的,身邊發生的就有很多。一開始,身邊的人都是包容,父母幫他收拾善後,伴侶以為他會收斂,誰知道應驗了有一就有二。至於何時會改過,不知道。到最後死在路邊的,讓人不勝唏噓的,也所在多有。
病態的互依關係。我們都看過很多,尤其是在親子關係裡。無論是社會新聞、街坊鄰居甚至是你自身親友,你一定聽過很多,父母長年照顧,明明都已年近四十,卻永遠不用自立的「孩子」。婚姻有問題,父母出來調解,甚至道歉;他求職失利或中年失業,從此賴在家裡,成天不出門,從此不見人。
而在愛情關係裡,你也會看到相同的模式。聖母瑪利亞就會遇到吸血鬼。你願意照顧,也很有能力照顧,他就賴著你犧牲、奉獻及付出。他一開始或許還會感恩,但是日子久了,卻開始盤點你的付出只有八十分,不到一百分,甚至責怪你照顧不夠周全。
好的伴侶關係,不是表面上名分的維繫,而是你們在裡面能成長,能合作,更能獨立而完整。
不好的伴侶關係,就是消耗與吞噬。消耗原本正向的能量,拖延到最後,就是彼此吞噬。沒有誰願意先放手,因為,我更重視自己能好過,而不是對方的感受;也沒有人願意先放手,讓對方能解脫。
人一定要成長嗎?不一定。成長,還是不成長,都是每個人的選擇。但是不成長,相同的事件就會反覆再來,當然也少不了你熟悉到不行,相同的痛楚,然後越演越烈,破壞範圍更廣,痛苦程度更深。
(然後就不要來抱怨)
1. 等待都有期限,那就是底線。關係需要修復,也值得嘗試修復。可以等,也可以給機會。但是你要等多久,你要給多少次機會?你必須自己想清楚。同時,你更要有給出去,就不後悔的承擔及心理準備。
2. 目前沒有改變的能力,至少要有改變的意願。如果對方連改善的意願都沒有,請問你還在等什麼?有些人,對於旁人的痛苦,自己闖下的禍,始終無感,永遠漠然。
所以他可以擺爛很多年,他持續虛度自己的人生,連你的人生一起空轉,連全家都一起拖下水。你以為你給他改過的機會,其實只是給自己受苦的機會。你說他對不起你,他還覺得那是你自己所選。
我們都不希望二十年後,回首過去是滿滿的懊悔。曾經可以扭轉的契機,曾經可以成長的機會,親自被自己扼殺及阻絕。
不面對的課題,不成長的自己,就要扛很多年直到闔上眼。成長,才是送給一個人最好的禮物。因為成長的領悟能受用一生,才會擁有不再重蹈覆轍的人生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