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來奇妙,我們這一代越來越多人,都有自助旅行的經驗,並且持續每年安排個一到幾趟不等。人人一定去過的就是日本,東京這座城市就是基本款,晴空塔、築地市場、雷門、明治神宮、秋葉原、新宿、澀谷…等套裝景點是初階,再遠一點就離開了亞洲,前往美洲、歐洲甚至非洲探險。
以前看著爸爸媽媽都是跟團旅行,為了顯示獨立自主的精神,不再上車睡覺下車尿尿,我們都朝向自助旅行,作為這一代的宣言。而自助旅行最基本的功課,就是訂機票、找住宿、規劃路線及安排景點,當然,也有人出發前,就會羅列好戰利品及代購清單,琳瑯滿目,五花八門,空著29吋的行李箱去,滿著(其實是快爆炸了)行李箱而歸,然後下個月的帳單往往就會好傻眼!
我從十年前開始自助旅行。去過首爾、日本一二線城市、新加坡、曼谷、清邁、紐約、巴黎、捷克及奧地利…等地。跟大家一樣,訂機票、找住宿、安排行程,到了當地要去哪裡玩耍,該去哪裡品嘗道地美食,知名古蹟與必訪景點有哪些,做好旅行相關計畫,都是我出發前的必修功課,也是我所認為的「背包客基礎能力」(其實更精確說來,我算是登機箱客)。簡言之,這些功課事先有做好,行程應該都順利!除非旅行途中不幸遇到天災人禍,不然應該不會出大事。
然而,我曾經發生一件糗事,也算是人生中的烏龍故事一筆。那就是我曾經錯過班機,僅僅因為晚到十分鐘,我無法在櫃檯辦理check
in。飛機明明還停在日本的土地上,我卻只能眼巴巴望著,無法辦理也無法登機。
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?因為我把登機時間輸入在Google
Calendar,而日本與台灣時差一個小時。到了日本,手機行事曆的時間,已悄悄調整成當地時間。所以當我準備回台灣,從容悠閒地前往成田機場,到了第三航廈準備check
in時,櫃台已經關櫃,前後就只差了十分鐘。
當下負面情緒一擁而上。自責、懊惱、自我挫敗…等所有災難性想法全都跑了出來,淚水也瞬間盈滿眼眶。就在接下來的十分鐘,我的腦袋跑過了許多畫面,心情如同三溫暖,內在對話如同參加腦筋急轉彎比賽。如今回想起來,我從錯過班機的經驗裡,經驗、反思及學到了三件事。
一、情緒理解力。當時浮上心頭的負向情緒以及內在對話裡,可以歸納成為「自我挫敗」四個字。包含了,我怎麼這麼粗心!我怎麼這麼蠢!我怎麼這麼糊塗!完蛋了!我無法回台灣!總之,這些聲音全都一股腦地竄上來,覺得自己很差勁。這裡是針對「自己」的想法及情緒。
當然,也暗自升起地勤人員不通人情的想法。例如,通融一下不行嗎?只是晚了十分鐘,又不是半小時。幹嘛臉這麼臭,我也好聲好氣地拜託了…等奧客思維。但其實,地勤人員只是做好她分內的事。如果晚了五分鐘、晚了十分鐘都放水或通融,那麼將失去秩序,也會對不起遵守規則的所有乘客。這裡則是針對「他人」的想法及情緒。
適度反省,但毋須自責到如同犯了滔天大錯,持續讓自己沉溺在負向情緒裡,反而錯過後面可以搭乘的最早班機。
二、立即行動力。就在淚眼汪汪,高度焦慮和極度自責的五分鐘過後,我逐漸恢復冷靜,開始喚起理性(我承認眼淚還沒乾),思索自己「現在能夠做什麼」。聚焦於自己真正能夠改變的,才能夠解決問題!所以我開始用視線搜尋,有沒有跟我搭乘同一班飛機,但卻一樣錯過的迷糊蟲。
當時我想著,有人作伴不僅能壯膽,還能一起討論,接著可以改搭什麼航班。非常好!被我找到了!一個帶著大包小包行李,一樣來自台灣,剛結束碩士進修,準備返台的醫學系畢業生。我主動向前跟他打招呼,接著在飛機上的三小時,又是另一則精彩的故事了。
三、定錨調整力。人都有厭惡損失的心理。但是損失多少,才叫多?因為要損失夠多,才會痛!才會有後續自責的聲音,懊惱的情緒。錯過班機所損失的,首當其衝就是「一張機票」。而機票往往都很貴,才會讓人心痛無比。
你可以試想,如果今天錯過的是一場電影,約莫損失三百塊,那麼我相信,負向情緒、自責程度及相關的災難化想法,不會這麼高張,不會這麼強烈。也就是,你怎麼判斷與解讀當下的處境?換言之,什麼是你判斷損失時的定錨點。
進行任何判斷時,人人都需要定錨點。感覺很貴?還是便宜?那要看你比較的是什麼東西。感覺損失很大,感覺損失的只是皮毛,那要看你參照的是什麼標的。我前思後想,廉航機票四千八,換算起來兩雙專櫃女鞋,也可以換算成三張高鐵票:高雄往台北;甚至,還可以換算成129碗鬍鬚張魯肉飯。
而我此時此刻,只有一個目標,那就是「我要回台灣」。只要能夠回到台灣,什麼都可以。再仔細一想,機票再貴,也比不上你最珍貴。只要能夠回到家,再花一張機票錢又算得上什麼呢?更何況,錯過的班機,如同青春小鳥一去不回。錯過就錯過了,嚎啕大哭,它也不會回來了。
時間拉回到2018年底前的現在。我想,現在除了支票,什麼票弄丟了,我都能「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,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了」!這應該也能算是學到的第四件事,不是嗎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