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久以來跟多數人的想法一樣,覺得寫作很難,昨晚讀到一篇文章,真是如雷灌頂並石破天驚。當然真正讓我心跳漏拍的,是幾個月前,與作者相遇。課堂活動上,他正好跟我同桌,坐在我的左手邊。我與他素昧平生,互不相識,應該說我知道他,幾年前透過他的部落格文章,就知道這位實踐家,也是創業家。但他絕對不認識我,因為我僅是個平凡的素人。然而在相遇那天,他開口對我講的第一句話,是個問句,乍聽之下莫名其妙。與現在狀態對照,卻是不可思議的巧合,並且微妙。
所以從今天開始,將文章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輕文章,寫給專欄及各家電子媒體轉載。另一類則是長篇文章,主要是為了新書收錄,以及教育訓練性質平台。
是的。我思故我寫。寫作怎麼會難?就是把你腦海飄過的聲音、想法或是想要對誰說的話,經由手臂肌肉及雙手指尖,自然地轉化出來而已。對於腦袋停不下來,看到一景一物,一段話,一篇文章都會想要對話,思考不停歇甚至還要進行反向思考的人,書寫,正是剛好。
- 有讀,就有寫;有input就要output,不然是浪費。
- 一個重點,就足夠你延伸。
閱讀,必須實用。能解答生活中的問題,能回答生命中的難題,不然只是打發時間。而且閱讀也必須是在對的時間,當時的理解能力也有到位,才能提取出這本書真正的精髓。而提取出來的,就能全面相信毫不懷疑嗎?我想,多數答案都是因時、因地、因人而制宜,會有不適用的狀況,也有被推翻的一天。
既然都讀了,就試著整理出屬於自己的重點,寫出自己獨有的體會,短則摘要,長則論述。而且只要一個重點,就足夠對話,持續思辯,醞釀成篇。
人們對於外界多半漠不關心,尤其是跟自己沒有直接利害相關的人事物,所有刺激及環境訊息都只是飄過,從來都不深刻。然而,即使是自己的人生,也因為邏輯推理及哲學思辨的習慣從小沒有養成,加上因循苟且,所以即使自己過得萬般無奈,痛苦依舊不是滋味,仍告誡下一代要過著相同的人生。
多數人只是針對現象閒聊,視角狹隘,思考表淺;不是針對問題深入剖析及拆解,能同時旁徵博引,正反論述,涵容不同思維者,少見。
只有一小部份的人,對於外界感到好奇,易感,同時觀察力敏銳,大抵是在知覺、感受、洞察及詮釋的層面。所以相同的事件,一模一樣的經驗,遇到感受性、理解力、生命經驗及知識背景不一樣的人,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思考系統,不同的判斷和取捨標準,擁有天南地北的觀點,得出天差地遠的結論,甚至於過著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思考方式,是一種生命風格,也是一種生活型態。
因為思考,所以書寫;藉由寫作,擴散思維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