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17的文章

被獻祭的女體,女性自覺的啟示

最近娛樂版沸沸揚揚的新聞之一,就是女藝人居家照外流的事件了。 這個社會究竟是怎麼了?持續病態卻不曾改善,還是病入膏肓了呢? 明明只是居家服如此平易近人的穿著,仍然可以被報導得如同裸照外流的喧嘩程度。難道炎炎夏日、去海邊玩耍或者只是在家小憩,都還刻意穿著套頭毛衣?就算是裸照,女體就是這個樣貌,何需大驚小怪,或者放大檢視呢? 從頭到尾女生就是無辜的受害者。無論照片是刻意或不慎外流,該被去追究的,是掌鏡者才是。該去探討的,是背後尋常可見的兩性互動方式。甚至,它也無須多加關注,拍照就是稀鬆平常的一件事。然而被媒體持續大幅報導、被剝去一層又一層隱私及尊嚴的,卻是無辜的女性。 她做了什麼呢?她不過是談了一場戀愛罷了。她做了什麼呢?那不過是任何情侶之間都會有的互動及信任罷了。她做了什麼呢?不過是任何一個人在家休息會呈現的模樣罷了。但如今,卻變成擊毀一個女生最尖銳的武器;卻變成任何人都看作好戲,圍觀取笑的對象之一。 這樣的例子已經夠多了。這個社會在科技發展上與時俱進地進步了,但是人性始終不曾改變過,尤其是深埋藏在心中的惡意,還有對女性的不尊重,對女性的貶抑,對女性的打擊,透過各種形式,不論是外顯或內隱。只要點燃星星之火,就足以燎原,成為塗炭女性尊嚴及生命的火種。 無論是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,還是覺得幽默有趣,因此進行各種改編與詮釋。這些形式,對於女性都是刀與刺,都會造成內心更多的血淚交織,還有只能往肚裡吞的羞辱和委屈。 阮玲玉曾說過「人言可畏」四個字,到了 2017 年的今日,仍舊不減其殺傷力。網路霸凌的悲劇,人言可畏的壓力,從不曾停歇過,持續不停地反覆上演。 最悲傷的結局,就是生命的殞落。 最無奈的伏筆,就是還有下一次獻祭,下一份祭品 。 女性到了今時今日,還要這麼委屈,這麼壓抑,這麼隱忍,這麼卑屈嗎? 1.   適度面對,無須自我苛責 在愛的過程裡,只要問心無愧就夠了。一段愛情結束,對於女生而言多半是感傷,甚至是痛苦落寞的。這時候還要面對外界各式各樣的臆測與評斷,例如說妳愛過的對象很糟糕,其實對於當

那些年,那些善良又傻傻的安慰

了解一個人難不難?很難。我是這麼覺得的。 安慰一個人難不難?更難。我打從心底這麼想的。 那麼,要如何「精確」地「安慰」一個在感情或婚姻裡受苦,剛經歷分手、失戀或離婚的人呢? 想必絕對不簡單吧?! 所以我們時常聽到以下,出發點或許善良,實則傻傻的安慰: 還好妳還算年輕。所以,這意指有本錢受傷? 還好他只是外遇。所以,這代表該感到慶幸? 還好妳沒有小孩。所以,這意指不至於太痛? 還好他不是家暴。所以,這代表沒有太慘烈? 還好妳很多人追。所以,聽的人應該說謝謝? 或者 應該是你們距離太遠。所以,是妳的問題。 應該是你們太少交集。所以,是妳的疏忽。 應該是你們沒有小孩。所以,是妳的過失。 應該是你們太常吵架。所以,是妳的驕縱。 應該是你們感情平淡。所以,是妳的責任。 又或者 妳為什麼不原諒他?所以,是妳太殘忍。 妳為什麼不給他機會?所以,是妳太冷血。 妳為什麼不再試一試?所以,是妳的責任。 妳為什麼不幫他想一想?所以,是妳太自私。 這些「還好」,出發點是有善意,其實卻是無知,甚至是焦慮。 這些「應該」,出發點是想釐清,其實卻是天真,甚至是以管窺天,自以為是。 這些「為什麼不」,出發點是破鏡重圓的傳統認知,其實卻是鄉愿,甚至是對受傷的人進一步凌遲。 我們對痛苦的脈絡一無所知,或者是對方的情緒激發了我們潛在焦慮,讓我們招架不來,只想要快點結束話題。 所以急忙地搪塞一句看似安慰的話語,卻可能再次撕裂那早已滿佈傷痕的心。 所以慌亂地丟出一個看似客觀的原因,卻讓受傷的心感到莫名,更加分崩離析。 所以習慣地拋出勸和不勸離的思維,讓渴望被理解的心再次緊閉,只能原地默默哭泣。 承認我們就是一無所知,承認我們面對別人的情緒,無論是她的徬徨、她的不安、她的憤怒、她的恐懼、她的焦慮還是憂鬱,我們就是會先感到慌亂,手足無措,也沒有妥善處理及有效安撫的能力。 別急著做什麼,只要「 陪伴 」與「 傾聽 」。 女人的心思多麼細膩,女人的情緒多麼易感。還有,女人的生命故事中,還有故

離婚的意義:失去一段虛偽的關係,卻找回最初真誠的自己

一向優雅美麗的Michelle汗流浹背、氣喘吁吁出現在我眼前,膚白似雪的她被毒辣辣的陽光曬紅了臉。 我著實好奇Michelle從哪裡趕過來,一聽到答案差點沒噴出口中的奇異果汁。 「龍山寺!不是吧?妳的臉書不時有男人私訊找妳約會,主動來加好友的一大堆!難道妳去求姻緣?」我好整以暇卻又不解地問道。 Michelle立即賞我一個大白眼:「別鬧了,我才剛走出這座名為『婚姻』的圍牆。是去求個平安。」她嘆了一口氣說。 「怎麼了呢?」Michelle是我們好姊妹當中,第一個進入婚姻,卻也是第一個離婚的。每個人的生命故事發展不同,各自精采,而Michelle的故事特色之一就是發展太快。 失去一段虛偽的關係,卻找回最初真誠的自己 「曾經再好的感情關係,都禁不起信任破滅後的日漸消磨。」Michelle這麼說著。 每一段走向批離的婚姻關係,背後都有百感交集、萬般複雜的故事。然而在Michelle的故事裡,離婚導火線就是最尋常的外遇。 他們極少爭執,多數時光也是相處和平。然而套句Michelle的心得:「 外遇就是天時、地利、加上人和的作品 」。她也曾經心力交瘁,曾經走不出去,其實客觀看來,前夫就是輸給了慾望和人性。 從揭露外遇那時起,維繫婚姻反而是出給Michelle的天大難題。沒有盡頭地自我懷疑,時不時傷心哭泣,分不清到底是對方還是自己的問題,還要心無芥蒂繼續相處,佯裝幸福甜蜜,最後只能一步步走向再也回不去的結局。 活得表裡如一,無愧於心 台灣社會對於女生的框架及包袱是,單身時,關注妳何時才會有感情關係;有男友以後,追問妳何時進入婚姻;結了婚,開始關注妳的肚皮何時才有消息;婚姻出了問題,告訴妳天下婚姻一般樣,只能忍氣吞聲,萬般壓抑,循著上一代的傳統婚姻樣版消磨度日。 排山倒海而來的人際壓力,會如洶湧浪濤般席捲而來,壓得妳喘不過氣,甚至要求妳反過頭來先檢討自己,婚姻出問題是不是妳所導致?妳會百口莫辯,妳會難以招架,妳會難以抵擋,直到今日才赫然發現,父權社會對於女人的壓迫,其實千年來始終如一日。 當妳終於面對真實的自己,決定不再活在社會期待的角色及眼光裡,選擇走出

離婚後才明白的事:「辭祖」

嬌小可愛的Maggie 用著小奔跑的步伐 出現在我眼前,蜜糖色的肌膚在炙熱的陽光下閃閃發亮。 我著實好奇Maggie 從哪裡趕過來,一聽到答案著實令我興味盎然。 「霞海城隍廟!不是吧?妳的約會邀請不斷,炙手可熱得很!還需要去求姻緣嗎?」我好整以暇卻又不解地問道。 Maggie 立即賞我一個大白眼:「誰去求桃花?我是去辭祖的。沒聽過吧!」她接著嘆了一大口氣。 「哇!這是什麼?」太新鮮了!「辭祖」二字我還是第一次聽說。題外話,看好友翻白眼也是挺痛快的。 台灣傳統習俗,結婚都會拜過男方祖先,告知入了對方家門。然而離婚場面通常都很難看,沒有撕破臉、對簿公堂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,多半是落荒而逃,老死不相往來。也因此,通常也沒有機會再次進到男方祠堂,親自告知男方祖先雙方情緣已盡,日後無須庇佑,雙方也再無瓜葛。 據說離婚後若是沒有辭祖,男方家裡的祖先原本是庇佑,後來可能成為了干擾,認為自家的媳婦不孝,使得往後的健康、感情及財務狀況等方面都不順利。尤其若是有了新對象,也可能從中破壞,使得下一段感情無端產生波折。另有一說,對於子嗣的健康及學習表現也可能受到影響。 以上來自於Maggie 完成城隍廟辭祖,還有她認真請教網路大神,我才得知原來台灣習俗還有這麼一回事。 一個簡單儀式,讓心中塵埃落定 「我以前也沒聽說過啊,甚至連我老媽也不知道呢!這也算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吧。」 Maggie這麼說。 「辭祖」對於Maggie的意義, 是感念前夫家人曾給她的照顧及愛護,畢竟婚姻走不下去,是兩個人之間的事,而一事歸一事,對於這份親情,她仍是惦記在心。只是離婚後,雙方家人若再碰面總是尷尬,因此Maggie 左思右想後,認為留給彼此空間,不帶給對方無謂的困擾及情緒起伏,反而會是相對合適的做法。 我想,對Maggie 而言,雖然不能親自到男方家祠堂上香,告知兩人已經離婚,也不能以媳婦的身分親自道謝,至少透過到城隍廟完成辭祖,也等於在心中完成一個告別的儀式,將這份親情轉換成綿長的祝福,並且將曾有的羈絆及聯繫輕輕放下。 習俗是這樣子的,信者恆信,不信者也大有人在。無論如何,秉持正向

從電影「佈局」看外遇:慾望總有代價。

近期好評不斷,被譽為難得一見佳片的西班牙電影 ─ 佈局 (The Invisible Guest) , 描述了事業如日中天的高科技產業生意人─艾德里安 ‧ 多力亞,某一天在飯店內被不明人士擊昏,醒來後卻發現,原本也在房間內的情人 ( 也就是外遇對象 ) 卻成為了一具屍體,而屍體旁是覆滿地板的鈔票。現場所有證據及矛頭都指向他。接下來多力亞與律師,一步步抽絲剝繭,回溯案發及外遇的所有細節,來幫助他準備有利的辯證,究竟真相是什麼?兇手是他,還是另有他人? 長期的感情關係裡,尤其是進入了婚姻,終究會走到細水長流、安穩平淡的時期,而這還是理想的版本。常見的狀況是,隨著日常生活的摩擦及衝突,因而心生怨懟、感情關係日益消磨的更是大有人在。 這時候,一種兩情相悅,久違的甜蜜心跳,熱烈激情的歡好,就成為了平淡婚姻生活中,最能夠讓人重新尋回熱情、暫時換得喘息的秘密出口。 一個人先寂寞,兩個人都心動,三個人很為難,四個人都膠著 一開頭就成為屍體,也就是男主角的美麗情人蘿拉,其實也是有夫之婦。兩個人各自的婚姻關係並沒有太大的問題,甚至看起來還算是幸福。然而當關係漸趨平淡,慾望悄悄進駐,天雷勾動地火,有時只是一個剛好而已。 而且外遇一開始成本極低,報酬卻是極高,只要不東窗事發,天時、地利與人和配合得剛剛好,享受快樂的同時,還能夠兩邊兼顧。家裡有人妥善照料,尤其是教育孩子如此艱鉅不易的任務,絕非三言兩語,輕鬆就能駕馭,還能游刃有餘的重責大任。 所以當外遇造成家庭破碎,除了受傷的元配,不分男女;一同陷入膠著的第四者,就是始終無辜也無力改變,只能概括承受的孩子。 慾望運用得宜,是自我改變的動力;慾望放任失控,是自我毀滅的燃劑 故事的發展,再次彰顯了「一步錯,步步錯」的道理。 電影採取了兩種版本的敘事角度,真相是第二個版本。男主角 多力亞 為了掩飾一開始開車撞傷年輕人的事故,即使後來發現了年輕人一息尚存,仍舊選擇做出滅口的舉動,以避免外遇被人發現,卻造成一對父母失去心愛的兒子,釀成另一個家庭悲劇。 而曾經愛過的情人呢?除了在第一個版本當中,被他編造成冷酷無情的

訂製。自己決定的幸福

「好久不見了!最近好嗎?」我對著瘦了一大圈,五官更加立體、美麗的高中同學 Michelle 打招呼。 「一則以喜,一則以憂。婚變之後,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下了,有了大肆血拚的最佳理由;偏偏租屋處的衣櫃又太小,買多了也沒地方放。」 Michelle 兩手一攤,露出看似遺憾的微笑,那個開朗風趣的她回來了。 Michelle 從不避諱自己結過婚這件事,也從不隱瞞她的年齡。年紀帶出關鍵性的時空背景。也就是三十歲左右的女人,成長在相同的社會氛圍,有著一樣的家人期待及傳統包袱。 「當時最讓我受傷的,是老公外遇,不少人卻指責原因出在我沒有生育。」 Michelle 灑脫的笑容裡,仍有著當時受傷的痕跡。 我們以為時代進步了、男女平等、性別平權了?其實沒有。 進步的只有科技,不變的還是人性。依舊的,是三十歲女人的哀愁和美麗 單身的女人被催婚,被長輩安排一場又一場,尷尬又莫名的相親及飯局。新婚不久的女人被催著快點生育,無論她本身的自由意志,也無視夫妻兩人自己的共識。產後不久的女人,正要適應新手媽媽的生心理轉變,還有育兒的種種戰役,卻被繼續催生第二胎。而離婚的女人呢?彷彿犯了錯一般,對家人而言,卻是多麼難以啟齒。 以上的劇情,是每次姊妹淘聚會時的常見話題。我們的社會氛圍、對於女性的態度,真的有隨時代推演,變得更尊重、有彈性和進步嗎?拉長時間軸,或許是有的,但速度極為緩慢,緩慢到彷彿沒有前進。 無論是單身、結婚或離婚的女性處境,都再次突顯出「 這個世代的女人還是活得壓抑」 ,仍舊被社會包袱、親情壓力逼得喘不過氣。 我也觀察到,即使這個時代,有些女人的潛意識裡仍有著小女人期待,幸福根基於結婚的達成,對於夫妻關係更是抱著「 無論如何 都要 從一而終 」。這樣的想法沒有絕對好壞,只是這樣的情形,對於婚變可能帶來的衝擊,是更加缺乏抵抗力。 當然時有所聞的:「女人一定要有歸宿、傳宗接代是責任、生過小孩才是完整的女人、離婚等於丟臉、先生外遇就是因為女人沒有生小孩、老公出軌沒關係,只要有工作賺錢就可以…。」以上都是壓垮女性的無數堆稻草,還有迷思。 這些過時,甚至早該隨著貞節牌坊、裹腳布一同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