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啊!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? 因為想要逃離痛苦,所以對別人說謊,也欺騙了自己。只要對心理學有興趣及好奇,多半都會聽過「心理防衛」四個字。 翻開坊間所有心理勵志相關書籍,也幾乎每一本都會提到心理防衛。這代表什麼呢?這代表心理防衛實在是太常見了!不僅全方位地影響了你的人生,更是重創了許多親密關係。 所以收到《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?》這本書的推薦邀請時,我非常開心!因為不用我來寫,就有人先寫好了,你們只要翻開來讀就好了。 這本書在第二章解釋了十種心理防衛機制,清楚地舉例說明。它也告訴你,為什麼人會「依賴」心理防衛機制?讓人難以擺脫的潛在好處有哪些?讓人持續卡關的深層原因又是哪些?不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及說辭,也不是你原本以為的那個樣子。 心理防衛機制相當普遍,也是過渡期的必須。因為它提供了保護的作用,然而長期依賴或者過度使用,卻會阻礙我們突破僵局,讓我們無法真正去看見、認識及面對自己,更遑論後來的成長,多麼可惜! 第二章的其中一段提到,人有時會將需求轉向對於物質的上癮—食物、酒精與毒品,而不是轉向他人。原因就是「東西」要比人更具有可掌控性。你中獎了嗎?你會發現,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這個部分。 熱衷於追逐美食、品酒,看起來很享受、很風雅,但是背後卻與酒精成癮及酗酒問題近乎一線之隔。很多時候,我們都習慣只看到表面,卻沒有意識到表層下的波濤洶湧,更多的訊息及求助訊號都在裡面。 當然,本書第三章就在教你「如何解除無益的心理防衛」。我非常同意作者 約瑟夫‧布爾戈所說的「與防衛機制和解,是一項終生課題。」
臨床心理師,也是喜歡書寫的人。寫下生活的感想,人生的感觸,留存這些生命的溫度和意義。